回眸姚安县妇女工作发展 ——姚安县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

日期:2018-11-26来源:姚安县妇联点击:4784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妇女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把实现妇女解放和发展、实现男女平等写在自己奋斗的旗帜上,始终把广大妇女作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始终把妇女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领导我国妇女运动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改革开放40年,姚安妇女工作在县委的领导下,紧紧跟随改革开放的步伐,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在各阶层、各领域均得到了发展并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


妇女组织日趋完善壮大

姚安县妇女联合会成立于1950年,原名为姚安县妇女会。1950年底,在楚雄专区妇女干部会议后,我县相继召开首届妇女代表大会,选举出了第一届民主妇女联合会的领导机构,妇女会改称民主妇女联合会;在此期间,区和乡的基层妇女组织普遍建立。1957年,根据上级的通知,民主妇女联合会改称为妇女联合会。1963年6月30日至7月1日,县第二次妇女代表会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妇女联合会领导机构。1966年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时期),在那动荡的年代,全国各地的群团组织均被冲击而停止活动,姚安也不例外,县和公社的群团组织被冲击停止活动。1973年4月,在以路线斗争为纲,深入批修整风时期,姚安县召开了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三届妇女联合会领导机构,至此妇联组织才得以恢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群团组织通过调整得到了加强。在此期间,相继召开了第四至第六次妇女代表大会,基层妇女组织日趋完善。1993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县妇女组织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相继召开了第七至第十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多年来乡(镇)妇女干部队伍比较稳定,从开始设区、乡到人民公社,后又改为区(镇)至撤区建立乡(镇)延续至今,均在行政区内设1至2名专(兼)职妇女工作编制,配齐妇联主席,专门从事妇女工作;各公社大队小组均成立基层妇女组织,配齐妇代会小组长。在每个阶段都确立了具体的工作任务,自成立之初的“动员广大妇女投入清匪反霸、减租退押、抗美援朝运动,宣传贯彻《婚姻法》、开展‘双学双比’活动”等,到现在的“组织妇女、引导妇女、服务妇女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全县各级妇女组织自始至终都在经济社会建设大潮中勇当先锋,积极作为,认真履行团结、动员妇女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职责。

2017年8月,按照上级的要求,全县77个村(社区)妇代会改建妇联。同月,各村均召开了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村(社区)妇联领导机构,增加了县、乡镇两级执委、兼职副主席组成人员。


妇女维权工作有序推进

因社会动荡不堪、生活不富裕、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农村妇女的思想落后,自70年代中后期,以“找对象”、“探亲”为名,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和非法引带妇女外流的情况不断发生。我县是被拐卖妇女儿童最突出的一个县。据历史记载,从1971年-1987年末,全县外流省外妇女儿童1765人,其中1978年38人,1979年,被拐骗到河南者达205人。其中:有夫之妇8人,13-18岁少女50人,儿童22人。1987年上半年达448人。妇女、儿童被拐骗后,给社会造成严重后果,儿童失母,老人失养,家庭离散,影响社会的安定。为了有力地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切实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消除因拐卖妇女儿童而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我县开展了“打击人民贩子,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专项斗争。当时县政府在县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还下拨专款,开展“打拐”专项工作,县乡各级妇联组织积极行动,参与到“打拐”专项工作中,与公安干警一起,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防狗咬、防人打,分四批到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10省(区)解救被拐卖的妇女和儿童,近100名的妇女和儿童得到了解救。县妇联加大宣传,组织妇女学习《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治安管理条例》等,先后有5人主动投案自首,交出非法所得,收到检举揭发拐卖人口的违法犯罪线索352条,抓获以赵XX、张XX、鲁XX等为首的32名拐卖人口团伙并进行了公审,赵、张二人被判处死刑,其余30名案犯分别被判刑,震慑了拐卖妇女儿童违法犯罪行为,教育群众增强法制观念,拐卖妇女儿童的的现象逐渐减少。

为进一步维护妇女和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消除因拐卖妇女儿童而带来的不良影响。1999年,姚安县建立县、乡、村、组四级维权网络,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2000年,县公安局开展了“网上打拐”工作,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的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打拐工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2003年3月,在12个乡(镇)成立了妇女法律援助联络站,并授予“妇女法律援助联络站”的牌子;7月,县委批准建立妇女儿童维权联席会议制度;9月,县人民法院成立了姚安县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聘请县妇联干部担任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特邀陪审员,参与涉及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案件的审理、评议。2005年,“110家庭暴力报警中心”成立。 2012年,开通妇女维权公益热线12338,拓宽妇女反映诉求的渠道。 2015年,积极参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中妇女权益维护工作;9月,全州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现场推进会在姚安召开,有效地维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2016年3月,全国《反家庭暴力法》颁布实施,全县各基层妇女组织,认真宣传,有效防范,用法律武器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拓展妇女增收致富渠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1989年,姚安县开展农村妇女“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的“双学双比”竞赛活动,提高了农村妇女素质,努力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带动广大农村妇女投身计划经济建设发展的主战场。当时,姚安县每年在各个村培养建立3户妇女科技示范户,以点带面地将农村“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引向深入。同时把“巾帼扶贫行动”和“三八绿色工程”活动列入“双学双比”的重要内容一起开展,不断丰富了活动内容。1994年,开展的“学科技、学管理、比效益、比贡献”的“双学双比”活动,主要是解决小打小闹、以各自为政的经济发展问题,努力培养农村妇女的商品经济意识,增强自身能力素质,提高自身本领。让促进经济建设发展的重心倾斜到了创办基地和大力抓科技示范工作上来,在姚安县适中乡先后创办了黑山羊养殖基地、县妇联“三八绿色”基地,北街小石桥石榴和梨枣示范基地,马游村巾帼科技示范基地等各类示范基地188.2亩。依托示范基地成立了以农村妇女为主的北街女能手协会、官屯村果蔬协会、长寿村栽桑养蚕女能手协会、东街豆制品加工经营协会等。通过基地、协会的带动,一大批农村妇女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脱颖而出。栋川镇的龙丽华、钱红等3名农村妇女被省妇联授予了“双学双比”女能手荣誉称号;光禄镇福光办事处的李翠香等44名农村妇女被州妇联表彰为“发展彝州经济女能人”,前场镇罗啟娣和仁和镇王菊芬被省妇联、省绿化委授予“三八绿色奖章”荣誉称号。

1998年,中国妇女八大提出了“巾帼创新业”的号召。同年,为加大扶贫力度,推动妇女发展,县妇联创办以基地+农户的大龙口村乌骨鸡养殖基地,为解决农户发展资金,县妇联还在全县实施小额信贷扶贫工作,每户可承贷5000元。截止2000年底,县妇联先后为837户农村妇女协调了小额信贷资金162.5万元。2000年底,实施“巧女子”工程,广泛举办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班、组织农村妇女参加“农函大”、“农广校”的学习,均取得了妇女农民技术员职称。2001年又大力开展了“千万农家女.百项新技术”活动,100余名农村妇女又获得农民技术员得职称。

为使全县农村妇女更好的参与市场经济的发展,2008年,县妇联在广大农村妇女中开展“万名妇女学科技,万名妇女创佳绩,万名妇女促和谐”的三个万名竞赛活动,有效增强了农村妇女自身发展能力。自2009年起,县妇联积极参与“巾帼建功行动”,有效实施“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妇女创业循环金”等项目,努力推进妇女创业,带动更多妇女就业。从2009年开始至2017年,县妇联为610名创业者实施“贷免扶补”创业贷款累计发放贷款4104万元,带动了1715人就近就地就业。从2014年至2017年共扶持“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97户,共发放扶持资金291万元,实现了497人就近转移就业。2009年至2017年累计实施省州妇女发展循环金77.1315万元,为25名妇女创业提供了扶持帮助,为98人就近就业提供帮助。

2014年,为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寻找一条让农村妇女利用闲余时间,在家做手工就能增加收入的路子。姚安县成立了彝族刺绣协会,首批共发展会员136人。到2017年为止,全县共发展彝绣协会5个(姚安县彝绣协会、前场镇彝绣协会、适中乡彝绣协会、官屯乡马游村彝绣协会、太平镇各苴村彝绣协会),会员达到了385人。建有彝绣产品展销部3个,创建“彝绣示范村”10个,培树彝绣女能手350人,前场镇新街社区被评为“云南省十大彝绣名村”荣誉称号,共有3名彝绣企业负责人获得了州级和“县级彝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荣誉称号,2017年共销售彝绣产品1486件,主营业务收入713万元,辐射带动绣女524人(建档立卡贫困妇女190人),绣女队伍蓬勃发展。

时代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姚安县妇联组织走过了60多年的风雨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县妇联组织号召和带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姚安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奋勇争先,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促进姚安的妇女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和谐作出了贡献,充分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

名称:电话:
共0条评论

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