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素质建新功 发挥妇女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楚雄市改革开放40年来妇女事业发展变化

日期:2018-11-29来源:楚雄市妇联点击:3699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楚雄市于1950年6月建立县民主妇女联合会,1957年12月改为县妇女联合会,1966年5月因文革断档,1973年4月恢复,1984年1月改为楚雄市妇女联合会。楚雄市妇联组织自成立之日起,就明确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特别重视妇女素质提升,为了更好地组织妇女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让妇女在参与中实现共建共享,市妇联把提升妇女素质作为重要任务,针对妇女特点广泛开展各种技能培训。

市妇联以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为示范,努力提高城镇女职工的素质,开展城镇妇女岗位建功活动,每两年命名一批巾帼文明岗,对示范效果好的将推荐到州级、省级甚至国家级进行命名。城区各单位妇工委依托文明岗创建,组织妇女干部职工进行素质能力培训、危机意识培训、减压培训、健康培训、礼仪培训等,倡导妇女干部职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发扬“四有”和“四自”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爱岗敬业,加强学习教育,熟练技能业务,培养务实的作风,为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培养新型女农民,用好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的主阵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广大农村是根据地,广大农民是主体,由于劳务输出,男性劳力大量外出,广大妇女成了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市妇联抓住机遇,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力支持。2006年,结合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和妇女素质提升工程,组织广大农村妇女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广泛举办实用技术培训。

坚持深入基层培训。积极协调科技、科协、农业等部门,邀请农业技术专家,依托村级“妇女之家”阵地举办文化、技术、科技等培训,开展科技咨询、播放科教录像,普及科技知识。2005年,市妇联杨翠芝同志和陈应芬同志深入新村镇8个村委会驻村,1个村委会培训1天,有的村培训玉米规范化种植,有的村培训烤烟种植技术,有的村培训水稻栽培技术,培训现场,参训妇女认真听讲,积极提问,收效很好。基层妇联组织还动员农村妇女参加农函大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和申报女农民技术员职称,让农村妇女成为农业生产技术骨干和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坚持走出去培训。2006年实施万名妇女学科技活动以来,各级妇联都非常重视培训农村妇女的技能,市妇联抓住省、州妇联每年举办种养殖女能手培训班的时机,选派农村妇女骨干、种养殖女能手参加省、州举办的实用新技术培训。2014年,楚雄市苍岭镇的养鸡女能手许成艳到云南农业大学参加省妇联组织的养殖女能手培训班,培训9天回来,她喜滋滋地来到市妇联发展科分享她的体会和收获。她说:“这样的培训太好了,很实用,培训9天很扎实,内容很丰富;老师非常专业,教我们科学养殖的技术,对我们的一些提问一一给予了答复,我们平时的一些疑惑也解决了。培训期间,还带我们参观了养殖基地,基地的规模很大,管理很规范,值得我们借鉴;学员都来自全省各地,各有优势,我们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回来以后可以取长补短,对今后有类似这样的培训机会,多帮我们争取。”坚持围绕产业发展培训。结合产业发展情况,围绕粮烟生产,栽桑养蚕,果树栽培,黑山羊养殖,刺绣技术,劳务输出,家政服务等产业项目。2012年,市妇联和市供销社联合在三街镇举办彝绣女经纪人培训班。2014年,市妇联在大过口乡举办彝绣技能培训班,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产业发展。围绕移民贫困妇女“增收致富”的目标,开展创业就业培训活动。自青山嘴水库移民在栗子园小区入住后,市妇联在该小区多次举办了烹饪、缝纫、刺绣等技能培训,帮助移民进行家庭手工技术加工。牵头组织举办移民妇女就业专场招聘会12场次,提供妇女就业岗位2600多个。依托“贷免扶补”项目,为有发展意向的妇女群众提供资金支持,解决了移民妇女创业资金困难的瓶颈,促进了移民妇女的创业就业,移民妇女的收入普遍增加,2010年小区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114元,比搬迁入住前的3264元增加了4850元。

组织香菇种植技术培训,培养特色产业致富带头人。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外出务工返乡妇女增多,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加之青山嘴水库移民搬迁到了栗子园小区,如何促进移民妇女发展,市妇联把目光放在了促进移民妇女就业上,9月,启动了就业援助服务活动,并组织60多名有种香菇意愿的妇女到锦翔公司种菇基地吕合镇小天城参观学习。接着,又邀请金桂公司技术人员到栗子园小区开展金针菇种植培训技术传授,一部分妇女通过发展香菇种植实现了家庭增收。栗子园小区移民妇女种植技术女能手徐芝香说:“青山嘴水库建设,使我从农村来到了城市、从农民变成了城市居民,当时很害怕失去祖祖辈辈赖以安身立命的田地、鸡猪而导致生活无着落,对政府的搬迁安置政策还产生了抵触情绪。但是,到现在,我不仅实现了自己致富,还带动了小区的妇女发展。这一路走来,多亏了妇联组织给我们送来了香菇种植技术。2009年,从青山嘴水库库区的老家搬到栗子园小区,当我踏上这个新家的门槛,看着从老家搬来的犁耙、镰刀锄头,心中充满无限的失落,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走进屋子,让我坐立不安,离开了田地,就连一叶黄菜叶都得出钱。我家上有老下有小,既要供娃娃读书,又要抚养老人,一家8口人今后到底要怎么过,让我越想越害怕,几天晚上睡不着觉。各级领导和‘包保’工作人员几乎天天都来看望我们,说党委政府一定会让我们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发展。那时,我听起这些话来简直就像哄小孩子。后来又找我参加就业培训,我半信半疑地报名参加了香菇种植培训班;象种庄稼一样,我知道就是一个道理,你哄地皮,地皮就要哄你的肚皮,千万来不得半点马虎。所以,在培训中,我认真仔细地听技术员讲解,几次培训下来,我从对种香菇一窍不通到对种植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市妇联还组织我们到鹿城、东瓜几个香菇种得好的地方进行现场参观。回来后我就邀约小组的妇女们种香菇,只有4名妇女参加了第一批香菇种植。我家从锦翔公司租了6400袋菌孢,香菇种下后,市妇联还联系了技术人员为我们进行技术指导。没过多久,菌孢上真的长出了一朵朵鲜嫩肥厚的香菇。仅仅8个月时间,我连做梦都没有想到,我家种的香菇除了租金外,居然多了7700元的纯收入,这是在农村种田的多少倍啊!尝着了种菇的甜头,我又租了10000袋菌孢,看着我们种菇赚了钱,原来不愿种的妇女都争先恐后地租菌孢种香菇,种菇的家庭一下子就发展到了33户,我还为大家当起了技术指导员。如今,小区一大批妇女都依靠香菇种植走上了致富路。”

举办彝绣产业培训,引导妇女在文化产业中发挥作用。2005年,在市妇联和市扶贫办的关心下,我和当时的市妇联主席,市扶贫办主任,市妇联发展科科长一起到昆明石林县考察了由彝家三姐妹牵头成立的刺绣协会,学习了她们“协会+基地+绣女”的模式。回来以后,市扶贫办支持我们培训经费,当时的市扶贫办副主任马兴华、市妇联副主席张红云专门下去作技术指导,支持我们乡大力开展刺绣技能培训。我们乡还邀请在楚雄太阳历文化园从事彝绣多年的周其仙老师下去讲课辅导,还成立了刺绣协会,共发展会员50多名,带动了上百名妇女从事手工刺绣。2007年4月,我有幸到了市妇联工作,见证了市妇联组织发展彝绣产业的整个过程,并作为特色产业进行培育,大力培训妇女传承彝绣手工艺、制作彝绣工艺品,组织绣女广泛开展彝绣技术文化交流活动。帮助支持三街镇成立了刺绣协会,在大过口、紫溪等乡镇认真组织刺绣培训,将大过口乡磨刀箐村培育为刺绣村。2012年,楚雄市紫溪彝村因广大铁路复线建设,面临着第二次搬迁,面对搬迁后妇女发展依靠什么的问题,我们了解到该村彝族刺绣具有鲜明的地区民族特色,手工制作的彝族服饰,不仅色彩鲜艳,而且富有彝族特点,深受各民族同胞的欢迎以后,大力支持镇妇联在该村举办彝绣手工技能培训,组建成立了紫溪彝村刺绣协会。2014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紫溪彝村被建设成了美丽乡村,各农户都有了自己的致富产业;其中有2户开起了彝绣店,镇村还利用节庆举办物资交流会设立了刺绣展销平台,现已成为了紫溪彝村又一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名称:电话:
共0条评论

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