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彝绣产业发展成就

日期:2019-07-12来源:州妇联宣传科点击:5758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近年来,楚雄州各级党委政府和妇联组织等相关部门积极扶持发展彝绣产业,一根绣花针,不仅实现了古老文化和艺术的传承,也让五万多名彝族妇女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幸福之路。

一、基本情况

到目前为止,全州共有彝绣经营户 400余户,有彝绣协会(合作社) 57个,有绣女 50000 余人,其中能绣出产品提供给彝绣企业的绣女27600余人,彝绣产值突破1个亿,其中产值达 1000万元的企业有 1 个,达500万元的企业有 5 个,达30万元的企业有34 个。

二、主要做法

(一)建强组织,优化服务。2008年,州妇联组织成立了楚雄州妇女彝绣协会,在州妇联的统筹和州妇女彝绣协会的指导下,各县市及部分乡镇、村也相继成立了彝绣协会。各地的彝绣协会积极组织彝绣企业和绣女进行技能培训、彝绣竞赛、产品展销,成为了彝绣企业和绣女之间互相协作、资源共享、宣传交流的平台。彝绣协会的组建,促进了彝绣的抱团发展,我州的彝绣走上了妇联+彝绣协会+彝绣女联动发展的路子。

(二)搭建平台,扩大宣传。彝绣是联系彝族群众的物质精神纽带,与彝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各级妇联组织、彝绣协会和相关部门抓住这一特点,把火把节、赛装节、虎文化节、左脚舞文化节、插花节等传统节日作为展示彝绣、宣传彝绣的平台,组织彝绣展、彝绣大赛,提升彝绣影响力,营造彝绣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2014年至2016年“火把节”期间,州妇联和州彝绣协会分别以“指尖上的记忆”“指尖上的创意”“指尖上的花朵”为主题,举办作品展和动态展,集中展示和宣传彝绣艺术。2017年2月10日在永仁县直苴举办的“七彩云南2017(国际)民族赛装文化节”,2018年4月分别在北京和楚雄举办的楚雄州建州60周年彝绣展,集中展示和宣传了楚雄厚重、悠远的彝族赛装文化和彝绣文化。永仁县以“七彩云南2017(国际)民族赛装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为契机,在县城举办“正月赛装节,四季赛装周,周末赛装会,天天赛装舞”,不仅宣传展示彝族刺绣,更拉动了彝绣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联合优势,借助各方资源,积极组织彝绣企业和绣女外出参展参会,先后参加了“美丽彝州深圳行”、“美丽彝州北京行”、“美丽彝州上海行”等文化外宣活动,参加了11届昆明民博会和9届文博会(南博会),搭建彝族刺绣产品的销售宣传平台。牟定县、永仁县、南华县把彝绣发展与地产项目相融合,建成了彝绣一条街,打造集宣传、展示、生产、销售和技艺交流、传承为一体的彝绣发展平台。2018年5月11日至13日,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妈妈制造”项目筹建、唯品会捐赠支持的云南楚雄守艺彝绣“妈妈制造合作社”、腾讯基金会捐赠支持的云南楚雄互助彝绣“妈妈制造合作社”、云南楚雄创承彝绣“妈妈制造合作社”分别在楚雄州大姚纳苏民族手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云南彝彩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南华七彩刺绣工艺加工厂,正式挂牌成立。在销售终端,唯品会将为彝绣产品提供包装、质检、营销和物流等系列电商运营支持,并在“唯爱工坊”电商扶贫频道进行售卖,让更多消费者领略彝绣魅力并享受高品质的产品和最佳的服务体验,真正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让彝绣在与时俱进中传承。

(三)外引内联,强化培训。依托云南艺术学院、楚雄师范学院、楚雄技师学院等平台,针对不同基础、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绣女,举办彝绣经纪人培训班、彝绣技能培训班、残疾人彝族刺绣技能培训班、电子商务培训班;邀请服装设计专家、刺绣专家到彝绣从业者聚集地,进村入户进行培训,为绣女提供市场信息和需求样品。各级妇联组织近年来累计培训1000余人,有力地提高了我州妇女的刺绣技能和市场营销技能。针对一些针法濒临失传的实际,组织骨干绣女和彝绣传承人进行重点培训,传承技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彝绣企业负责人、彝绣能手、彝绣经纪人参加苏州、杭州、北京、新疆举办的培训班,到江苏、江西、贵州、四川等省学习借鉴刺绣发展经验,开拓绣女眼界,增强绣品的时尚性,促进彝绣与市场相结合。

(四)扶持龙头,打造品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彝绣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对彝绣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从 2013年至2015年,共投入省、州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500多万元。妇联组织利用“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两个10万”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和省、州妇女发展循环金,积极帮助绣女创业,扶持彝绣企业、彝绣专业合作社、彝绣专业村、彝绣营销大户做大做强。2013年至2015年,从全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争取实施了“玫琳凯促进女性参与文化产业发展项目”,投入项目资金300万元。项目的实施,为“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有限公司等彝绣龙头企业的发展和永仁县莲池乡凹泥奔新村 “云南省十大刺绣名村镇”的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扶持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大姚“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有限公司、大姚纳苏民族手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云南彝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云南彝绣天地公司、楚雄索玉文化美学创意有限公司、南华县七彩刺绣加工厂、永仁县阿妹诺呢公司、牟定县杰鲁公司等一批彝绣企业逐步发展壮大,走上了“公司+合作社+绣娘+订单”、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模式,成为彝绣产业发展的龙头,成功打造了“咪依噜”、“纳苏”等知名彝绣品牌。“永仁彝绣”和彝族“赛装节”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直苴彝族女式服装”获得国家专利。永仁县莲池乡凹泥奔新村荣获“云南省十大刺绣名村镇” 荣誉称号,中和镇获提名奖。大姚县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专业合作社社长罗珺设计制作的彝族手工刺绣桌旗和餐垫,通过了201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徽章”认证。云南彝绣天地公司经理李长征涉及并参与制作的“和谐盛世”“虎图腾”“生肖纳福”被国家工艺美术馆收藏。

(五)培养人才,传承技艺。把培养设计、刺绣、管理、经营、传承人才作为彝绣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一方面加强技能培训,另一方面积极帮助绣女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服饰)遗产传承人、刺绣工艺大师和国家级考评员,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彝绣企业负责人、彝绣能手、彝绣经纪人荣誉称号。至2017年底,全州有彝绣经纪人 88人,“中国民族刺绣工艺大师”1人,云南省刺绣大师 6人,刺绣技师5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抽纱刺绣工)高级考评员 3人,考评员2人,大姚“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有限公司经理罗珺、大姚纳苏民族手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樊志勇、云南彝绣天地公司经理李长征、南华县七彩刺绣加工厂丁兰英等人都是多才多艺,集设计、刺绣、加工、营销技艺和能力为一身。彝绣企业负责人和绣女中,全国“三八”红旗手 1人,云南省“三八”红旗手3人;有 1人荣获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人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11人荣获全省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有彝族服饰传习所 14 个,国家级彝绣传承人1人,省级彝绣传承人 5人,州级彝绣传承人 31人。这些传承人和行业带头人依托工作室、传习所带徒授艺,培训绣女,加大人才培养和技艺传承。李长征大师自2015年成立工作室以来,带徒20余人,其中7人已经出师,开起了自己的绣品经营店。

(六)研究理论,夯实基础。楚雄彝绣有1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却无系统、完整的文字史料记载,更缺乏发展沿革、针法绣法、彝绣图谱、质量评定标准等系统理论。为了补齐这一短板,州政协、州妇联、州妇女彝绣协会联合编撰出版了《彝绣》——【中国彝乡·滇中翡翠】楚雄彝族刺绣文化揽胜一书,全面阐述了彝绣发展历史、现状和彝绣针法、图谱,介绍了有代表性的彝绣精品和彝绣技术人才,初步构建了彝绣发展的理论框架。永仁县组织专家、学者对失传已久的和将要失传的彝绣工艺进行研究、抢救和保护,挖掘整理出《中国直苴彝族文化研究》、《神秘的直苴》等一批反映直苴彝族文化和彝绣文化的专著及作品,使彝绣的平绣、十字绣、扣花绣、多色插花绣、镂空绣、画图插花扣边绣六种彝绣工艺得以全面系统的传承,并从不同的层面展示了楚雄彝绣文化的深厚底蕴。

(七)弘扬传统,创新产品。楚雄彝绣品种众多,工艺独特,做工精美,色彩艳丽,寓意深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独特鲜明的文化价值和精美的艺术呈现,决定了彝绣在现代社会拥有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楚雄州的彝绣龙头企业和彝绣大师在传承弘扬彝绣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强创意设计,把传统与时尚相结合,促进产品与市场相对接,创造出了一系列既有彝族元素,又有现代风格的彝绣产品。大姚“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彝绣包,大姚纳苏民族手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彝绣笔记本、挂饰,南华县七彩刺绣加工厂生产的彝绣旗袍成为了传统彝绣与现代时尚需求相结合的代表性产品,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7年,大姚纳苏民族手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仅生产销售彝绣笔记本和挂饰,销售收入就达到了600多万元。南华县七彩刺绣加工厂生产的彝绣旗袍,最高的1条卖到了4.4万元。

名称:电话:
共0条评论

已关闭